联系我们

公司概况

联系我们

ABOUT US

四川省粮食产业集团

 

地址:四川省资阳市滨江大道三段53号

电话:028-26873098

传真:028-26009800

邮编:050000

党群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之窗

党史学习教育学习材料——四川党史人物事迹选

发布时间:2021-05-27 07:56:27   点击量: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3月,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发起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与陈独秀一起致力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工作,并为党的正式名称定名。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杀害,时年38岁。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他的品格风范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1913年底东渡日本求学,次年9月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本科学习。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在反袁世凯的斗争中,他负责起草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并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
       1916年回国后,李大钊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主持编辑《晨钟报》等。1918年1月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教授等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他先后发表文章和演说,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发表著名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发起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李大钊和陈独秀致力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工作,并为党的正式名称定名,从而留下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正是李大钊人格的真实写照。“三一八”惨案后,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面对白色恐怖的威胁,许多老朋友屡次劝他离开北京,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假如我走了,北京的工作留给谁?”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在监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却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利用在国民党中的公开身份,他在“供词”中机智地隐蔽了我党的机 密,严守了党的纪律,维护了党的荣誉和尊严。在牺牲前的《狱中自述》中,他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同年4月28日,军阀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神色未变,第一个走上绞刑架,从容就义。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浩然正气。
       当年鲁迅怀着敬佩的心情说:“守常先生真是临危不惧。在滔滔的逆浪中,他昂然挺立,真不愧是革命的‘中流砥柱’啊!”林伯渠曾为《李大钊选集》题写过这样的诗句:“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



弓仲韬:四川农村党组织首创者
 
       弓仲韬,出生于四川省安平县台城村。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安平县中共台城特别支部书记。1924年任中共安(平)饶(阳)县委书记。1925年任安(平)饶(阳)联合县委书记。1926年任安(平)饶(阳)深(泽)中心县委书记。1927年春改任军事委员。1929年春任中共安平县委书记。1964年病逝,享年78岁。
       2002年6月,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在四川省安平县台城村落成。2004年七一前夕,四川省衡水市委和安平县委联合在台城村召开了“纪念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81周年和四川省第一个县委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而中共台城特别支部和中共安平县委的创建人就是党的早期活动家弓仲韬。
       弓仲韬常说,作为共产党人,就要舍得出家财,豁得出性命。他变卖田地解决办学和办公经费的问题,又变卖家产开办工厂解决贫困党员的生活问题。到1934年时,他的家产已所剩无几。但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全家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生命。
       全面抗战爆发后,弓仲韬与党失去联系。他带上患病的妻子,毅然离开家乡,到西北找党组织。后妻子病逝,他流落汉中,在一家工厂当伙夫。这期间他继续为党工作,每天晚上给工人们讲故事,教工人识字,宣传革命道理,鼓动抗日,因此遭到资本家迫害,致使双目失明。1943年,他返回家乡与中共安平县委接上关系,受到县委和冀中区党委的关怀和照顾。
       1964年3月,弓仲韬在哈尔滨病逝。临终前,他再三嘱咐孩子们:“一定要把我节省下的1000元钱交给党,作为我最后的一次党费。”



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革命战士
 
       马宝玉,21岁,四川省蔚县下元皂村人;葛振林,24岁,四川曲阳县喜峪村人;胡德林,19岁,胡福才,18岁,叔侄关系,四川省容城县人;宋学义,20岁,河南省沁阳县(今沁阳市)人。五壮士于1941年9月为掩护部队转移,与日军激战一天,在身处绝境的情况下,纵身跳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宋学义1978年逝世。葛振林2005年逝世。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聂荣臻元帅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的题词。1941年秋天,日军受到百团大战重创后,发誓不惜一切代价消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于是,接连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大“扫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日军进攻的重点。9月,日军调集3万余主力疯狂扑向晋察冀,一时间,边区布满腥风血雨。24日,日军特种山岳部队2500余人,兵分9路,包围易县境内的狼牙山,企图围歼驻扎于此的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为保存实力,八路军主力避敌锋芒,向外线转移作战,留下七连掩护。几经周旋鏖战,七连圆满完成掩护任务,乘夜撤出战斗。但为了确保部队撤退时的安全,决定留下一个班掩护。六班班长马宝玉得知情况后主动请战。六班原有九人,除四名伤病员外,能参加战斗的只有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五人。五位勇士表示坚决完成任务。在通往棋盘陀途中,有一个突出的悬崖,俗称“阎王鼻子”,地形险要,只有一条用手和脚攀援才能通过的小路,两侧是万丈深渊。马宝玉决定在这里阻击敌人。乘着月色,他们把团部留下来的几箱手榴弹一束束捆好,像埋地雷似的从山脚一直埋到半山腰。然后,分头埋伏在险要处,注视着日军的动向。凌晨,日军开始放火焚烧山下的村庄。老乡们向山上转移。为避免乡亲们踩上手榴弹,葛振林跑下山,把乡亲们安全送到后山躲藏。待日军上山时,便不断传来手榴弹的爆炸声。恼怒的日军发起疯狂进攻。但很快就被打回去了。日军以为遇上八路军主力,集中山炮向山上猛轰,还调来飞机轰炸。五勇士商议,敌人火力如此猛烈,凭五条枪,要把日军堵在山脚下是不可能的,必须把敌人引到山上,依靠有利地形,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才能争取更多的时间掩护部队转移。于是,他们一边向山上撤,一边向敌人放冷枪。到险要处,就打一阵子。日军摸不清山上八路军的兵力,一会儿打炮,一会儿扫射,一会儿又发起小股冲锋。五勇士沉着应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直到中午,日军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横七竖八地抛下不少尸体,也没能爬上山。按预定时间,阻击任务已经完成,五勇士准备后撤。刚走不远,前面出现一个岔路口。一条路从山腰向北,通向主力部队转移的方向;一条路向西南,直通棋盘陀顶峰。向北,他们很快就能赶上大部队。但日军有飞机侦察,想甩掉不容易,还容易暴露主力目标;上主峰棋盘坨,那里三面悬崖,是一条绝路。正在抉择时,敌人又开始往上冲。已经没有时间犹豫了。班长马宝玉看看每一位战友,又望望棋盘陀顶峰。对大家说“走!”第一个走上了通往棋盘陀的小路。大家不约而同地跟了上去,并有意识地留下明显的痕迹,以诱敌上当。日军被五勇士牵着鼻子沿通往棋盘陀顶峰的小路追击。五勇士登上棋盘陀峰顶,凭借有利地势,顽强地打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当红日西沉时,子弹打光了,只有胡福才还剩一颗手榴弹。马宝玉将其插在腰间,从地上搬起石头砸向敌人。看到八路军没子弹了,敌人仗着人多势众,一窝蜂似的往上冲。很快,山顶搬得动的石头扔完了,再也找不到可以杀敌的武器。马宝玉从容地抽出手榴弹,拧开盖子,举过头顶。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靠拢过来说:“班长,拉弦吧!咱们死也不当俘虏!”马宝玉却将手榴弹扔向逼近的敌群。然后,抡起心爱的步枪,在岩石上摔成两截。他说:“砸吧!同志们,武器是人民给我们的,死也不能把它留给敌人!”战战兢兢爬上顶峰的日军愣住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牵制他们一天,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的并非八路军主力,而只是眼前的五个八路军战士。敌人回过神后怪叫着逼过来,企图活捉手无寸铁的五勇士。马宝玉整整臂上的袖章,喊了声:“同志们!跟我来!”纵身跳下万丈深崖。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学义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相继跳了下去。勇士们的壮举令敌震惊。日军指挥官半天才发出“撼山易,撼八路军难”的感叹。之后,命令士兵们立正,向着山崖下恭恭敬敬地行军礼。
       五勇士跳崖后,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崖畔的树杈挂住,身负重伤,后被乡亲们救起。
       五勇士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了全军、全国,受到人民的敬仰和上级的表彰。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授予三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当地政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重建时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马本斋:回汉民族的气节楷模
 
       马本斋,回族,又名马守清,回族名字尤素福,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献县东辛庄(今本斋村)。早年投身奉军,逐级升至团长。在旧军队中,他洁身自好,治军严明,立下了“救国家,救人民,不怕死,不爱钱”的誓言。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马本斋毅然弃官返乡。全面抗战爆发,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6月,马本斋率部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行伍出身的他,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指挥部队勇敢战斗,打得敌人闻风丧胆。10月,马本斋加入中国共产党。
       11月中旬,日军对冀中根据地连续进行五次战役围攻。遵照冀中军区指示,马本斋率领部队开赴青沧地区。在马本斋的指挥下,回民教导总队夜袭青县车站,围攻沧县杜林镇。历时3个月,共作战30余次,毙伤日军500余人,破坏津浦铁路70余次。马本斋和回民教导总队威名大震,许多回汉同胞纷纷参加队伍,队伍迅速扩大到1500人。             1939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屡建战功,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催,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40年2月初,回民支队奉命赴深南开展斗争。在地方党组织的支持下,马本斋带领回民支队,对康庄敌人进行引蛇出洞,围点打援。5月29日深夜,马本斋与政委率主力埋伏在康庄附近,拂晓时派兵佯攻安家庄据点。待据点敌人向衡水敌人打电话求援后,马本斋命令切断电话线。上午8时许,驻衡水的一队日军杀气腾腾地向安村扑来。当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马本斋一声令下,顿时杀声四起,仅用了40分钟,便歼敌100余人,俘50余人,缴获大炮1门、机枪3挺、掷弹筒2个、步枪150余支、子弹万余发及许多军用物资。1941年初,马本斋率部挺进到大清四川。他成功地运用“推磨”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并寻机歼灭敌人,牵制和消耗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保卫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之后,他又带领部队转战于子牙河两岸,数月间作战27次,歼敌500余人,俘100余人,缴获枪支300余支,打得盘踞在河间的日军山本联队胆战心惊,百人以下的小股部队轻易不敢出据点。9月,日军联队长山本与叛徒一起设计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企图诱逼他投降。他以民族大义和抗日大局为重,按兵不动,使敌人的诡计落空。马母绝食殉国,马本斋奋笔写下:“伟大母亲,虽死犹荣,儿承母志,继续斗争。”1942年5月,日军对冀中根据地进行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根据地被分割成许多小块。马本斋率部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特别是5月下旬的千顷洼一战,给了敌人很大打击。回民支队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最终冲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9月,回民支队奉命转战到冀鲁豫边区的鲁西北,马本斋还同时担任了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在鲁西北人民的支持下,回民支队连续攻克据点30多个,摧毁敌碉堡40余座,很快在鲁西北站稳了脚跟,巩固了鲁西北根据地。9月,日军联队长山本与叛徒一起设计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企图诱逼他投降。他以民族大义和抗日大局为重,按兵不动,使敌人的诡计落空。马母绝食殉国,马本斋奋笔写下:“伟大母亲,虽死犹荣,儿承母志,继续斗争。”1942年5月,日军对冀中根据地进行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根据地被分割成许多小块。马本斋率部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特别是5月下旬的千顷洼一战,给了敌人很大打击。回民支队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最终冲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9月,回民支队奉命转战到冀鲁豫边区的鲁西北,马本斋还同时担任了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在鲁西北人民的支持下,回民支队连续攻克据点30多个,摧毁敌碉堡40余座,很快在鲁西北站稳了脚跟,巩固了鲁西北根据地。
       由于长期的艰苦作战,马本斋身患重病。1944年1月,在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前,他抱病作了最后一次动员报告,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2月7日,马本斋在河南濮阳病逝。
       马本斋去世后,山东、四川、延安等地军民纷纷召开追悼会。许多中央领导人也亲自题写了挽联。毛泽东的挽联是:“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的挽联是:“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的挽联是:“壮志难移,汉回民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冀中八分区行政公署和献县人民政府先后将他的出生地命名为本斋村和本斋乡。



节振国:英勇善战的特务队长
 
       节振国,1910年10月9日出生于山东省武城县刘堂村(今属四川省故城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牺牲,时年30岁。
       节振国少时家贫,自幼习武健身,10岁时随全家逃荒到唐山。他是开滦煤矿年轻的老矿工。他鲜明的爱憎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深受工人拥戴。1938年3月间,英国资本家在赵各庄矿实行井下记工制,卡死了工人以打连班来养家糊口的生路,引起工人们极大愤怒。3月22日,在中共唐山工委的领导下,从赵各庄矿开始,开滦煤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当晚,罢工委员会正式成立,节振国当选为纠察队大队长,他率1000名纠察队员负责维持矿山秩序。节振国表示:“我担任大队长,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保护罢工委员会和厂矿机器设备,不叫奸细破坏;第二,坚决执行罢工委员会的命令,不准任何人私自进厂上班;第三,防止内奸从咱们内部破坏罢工运动,如果有叛徒,我就坚决除掉他。”在节振国的带领下,纠察队员手拿斧头和镐把站岗放哨,赵各庄矿被罢工工人控制了。
       罢工坚持20多天后,矿工的生活出现困难,这时,节振国向罢工委员会提出分掉东煤场存煤换粮食的建议。4月15日晚,数千工人和家属聚集在东煤场装煤,节振国率纠察队在周围警戒。矿警见纠察队严阵以待,不敢上前制止。抢煤场斗争的胜利,为坚持罢工斗争提供了物质保证,终于迫使资本家接受了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取得了大罢工的胜利。
       罢工结束后,日军为加快掠夺开滦煤矿的资源,和开滦资本家勾结起来加强了对工人运动的镇压。他们首先对罢工积极分子进行报复性镇压。6月下旬,叛变投敌的原纠察队员夏连凤带领日军宪兵和伪军扑向节家抓捕节振国。敌人将胡同两头堵死,在门前支起一挺机枪。当时节振国不在家中,日本宪兵抓住了节振国的妻子刘玉兰和哥哥节振德。节振国闻讯后立即赶回家中,冲进院子与日本宪兵和伪警展开了搏斗。节振国临危不惧,抓起锅台上的菜刀砍倒日军宪兵伍长高野。顿时,敌军大惊失色。节振国乘机抽出高野的战刀,猛力砍杀,一连砍死砍伤3个日本宪兵和两个伪警。节振国割开绑在哥哥身上的绳子,冲出屋门。就在他跳上院墙时,左腿中弹。但他忍着剧痛冲向敌人,又砍倒了一个宪兵。乘敌人退出院外之机,节振国翻墙而走。节振国刀劈日本兵的消息轰动了唐山城乡,成为唐山沦陷五年来抗日斗争最壮烈的一幕。
       节振国伤愈后,抱定“拉队伍,跟日本鬼子斗”的决心,集聚了30多名弟兄,在滦县韩家哨起义,树起抗日大旗,然后率队伍投奔了冀东抗日联军李运昌的部队,被改编为抗联第二路司令部直辖特务第一大队,节振国被任命为大队长。在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的高潮中,矿区工人的抗日情绪非常高昂。李运昌命令节振国攻打赵各庄,发动工人参加抗日暴动。7月18日夜,节振国率队攻克赵各庄伪警察所。早已跃跃欲试的矿工无比振奋,有200多人参加了特务第一大队。
       1938年秋,冀东抗日部队在西撤途中受到重创。节振国率领的工人特务大队也伤亡、散失了大部,加之与抗联司令部失去联系,部队情绪波动很大。节振国鼓励大家咬着牙干下去。在节振国的带领下,第一大队在招集失散人员的同时,四处寻找抗联总部。终于在北部山区找到了李运昌。节振国看到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在困难的条件下继续与日军进行殊死的斗争,心情非常激动。他怀着对党的敬仰和向往之情,郑重地向李运昌提出入党要求。同时节振国领导的第一大队迅速发展到百余人,这支以产业工人为骨干的抗日队伍又活跃起来。
       按照抗联司令部的布署,节振国率部活跃在矿区和滦县榛子镇一带。多次率部进入赵各庄袭击警察所,打特务,除民团,还处决了叛徒夏连凤,使赵各庄日伪统治机构一度陷于瘫痪。1939年秋,由中共冀东地委书记周文彬介绍,节振国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到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翌年5月学习结束后,又被派回冀东军分区工作。
       1940年夏,冀热察区党委组织部长吴德在延安向毛泽东介绍了一位刀劈日本宪兵的抗日英雄,毛泽东称赞并关切地说:“这个同志很好,我们要注意保护培养,不然他会牺牲的。”这位英雄就是节振国。但没等吴德把毛泽东对他的称赞与关怀向他传达,节振国就为国捐躯了。
       1940年8月1日,节振国在下尤各庄东与敌激战中牺牲。



韩朝新:妇救楷模
 
       韩朝新,1919年出生于四川省清苑县顾家营。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先后任深泽县妇救会主任、冀中区妇救会执委兼分区特派员。1939年任冀中区妇救会副主任。1940年任冀中区妇救会主任兼中共区党委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941年牺牲,年仅22岁。
       1942年春,冀中妇救会的同志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召开追悼会,悼念冀中地区妇救会主任韩朝新。大会的挽联上写着“清史流芳多壮志,荒山何处赋招魂”。
       1939年冬,冀中区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年仅19岁的韩朝新当选为冀中区妇救会副主任,担负起5个分区、30多个县、数百万妇女的组织领导工作。1940年冬,韩朝新担任冀中区妇救会主任兼中共区党委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当时冀中区妇救会工作空前活跃,她们掀起参军参战热潮,大批热血青年奔赴抗日前线;她们发动群众坚壁清野,使前来“扫荡”的日伪军得不到一粒粮食;她们热情支前,参政议政,使冀中区80%的女选民参加选举,一定数量的妇女当选为村、区、县代表和村长、区长、县参议员、正副议长。根据地的妇女真正当家作主,顶起了半边天。
       1941年春,韩朝新与冀中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周小舟结婚。他们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工作更加出色。同年9月,由于怀有身孕,组织安排韩朝新到完县(今顺平县)贾西庄冀中区后勤部工作。当时,日军“扫荡”十分频繁,环境残酷,她历尽艰险到达后勤部。
       一天拂晓,日军前来“扫荡”。在组织转移时,她谢绝了同志们的照顾,坚持让大家带上文件先撤。由于行动不便、呕吐不止,韩朝新落在队伍后边,被追赶上来的日军杀害。


戎冠秀:支前榜样 拥军模范

       戎冠秀,女,1896年生,四川平山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3年间,日伪军对晋察冀边区连续发动多次惨绝人寰的大“扫荡”。在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戎冠秀带领全村妇女为战士们送水、送饭,转运伤员。人们都亲切地称她“戎妈妈”。
       1944年2月,戎冠秀光荣地出席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被授予“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在荣誉面前,戎冠秀不骄不躁,把奖给她的骡子和农具全部贡献出来,带领群众掀起了支援前线的大生产运动,同年被晋察冀边区评为劳动模范。
       解放战争时期,戎冠秀为支援前线、保卫解放区,走村串户动员男子参军打仗,妇女生产支前,并把最小的儿子送上前线。她积极组织妇女做军鞋、送军粮,出色完成了各项支前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戎冠秀积极参加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9月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后又多次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会议和拥军优属表彰会议。先后当选为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三、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妇联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因病逝世,享年93岁。 


董存瑞:勇往直前 舍生取义

       董存瑞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在四川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步入陵园,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19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象征着董存瑞19载青春年华。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生于1929年,四川省怀来县人。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多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形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1948年6月8日,第11纵队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规定纵队所属机关和部队在点名和集会时,静默3分钟以示悼念。1948年7月10日,冀热察行政公署做出决定,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
(来源:人民网)